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换热器间的结构形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换热器间的结构形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回转蓄热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实现连续操作,换热器中的蓄热体一般采用成型板片或金属丝网组装的扇形柜内,其外部由金属壳体密封,并以每分1~4转得慢速转动进行连续换热。
固定管板式:承压高,简单,管程易清洁,产生较大热应力;适用壳侧介质清洁;管、壳温差不大或大但壳侧压力不高。浮头式:结构复杂,无热应力、管间和管内清洗方便,密封要求高。适用壳侧结垢及大温差。
此类换热器的特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管壳之间的温差而产生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为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较高,传热性能较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修和清洗,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 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和板片两大部分组成。
换热器结构类型及特点:关于结构特点要想在这里讲清楚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列如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
①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束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联成一体,结构简单,但只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度差不大,且壳程不需机械清洗时的换热操作。当温度差稍大而壳程压力又不太高时,可在壳体上安装有弹性的补偿圈,以减小热应力。
管壳式(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
壳管式换热器结构: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柱形,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
管壳式换热器按结构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式、双管板式、薄管板式等。希望有用。
板式换热器换热效果好,板片可以拆下来,便于清洗。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不能拆分,对于清洗来说,会带来一些不便。
板式换热器体积小、占地面积少 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为同样换热能力的列管换热器的30%左右,若与淋洒式的排管冷却器相比就更优越。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高。
换套管好。套管式换热器,又称复合换热器。板换式换热器是独立在主换热器外的一个不锈钢材质换热器,通过高温水(采暖水)在外置板式换热器里与流动的自来水进行换热来提供卫生热水。综合比较:板换式换热的卫生热水稳定性优于套管式换热。
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体积内的热换器是管壳式的2至5倍,占地面积会比管壳式换热器小上不少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就能相应的改变换热面积,改变板片排列就可重新组合流程。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0~5mm,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
板式换热器内部结构有:板片、密封垫片、压板、夹紧螺栓、挂架、上下导杆等。一般板式换热器元件主要是板片、框架,板片都是有着不同的波纹薄板构成,当流体在流动时会起到主要作用。
板式换热器里面主要部件就是板片,也叫换热板,它是根据客户工况技术参数选型计算得出的,在换热、预热、冷却、冷凝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比如夹紧板、螺栓等就不必赘言了。
板式换热器由众多的不锈钢传热片和前后外罩在真空、加热炉中加热钎焊而成,如图4-18所示。
板式换热器是由冲压成形的凹凸不锈钢板组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换热器间的结构形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换热器间的结构形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zhuipeng.com/sijiyangsheng/cjys/22691.html
相关热词:
时间:2024-03-30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3-23
时间:2024-04-04
时间:2024-03-29
时间:2024-03-10
时间:2024-02-24
时间:2024-04-08
时间:2024-03-05
时间:2024-03-14
时间:2024-03-24
时间:2024-04-09
时间:2024-04-11
时间:2024-03-26
时间:2024-04-12
时间:2024-03-16